医院官微院区地图 |院长信箱
首 页 医院概况 医疗信息 就诊服务 党建群团 医院文化 医务科教 护理园地 司法鉴定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孩子大了却更离不开妈妈?这可能是分离性焦虑障碍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20 10:44:00    文章来源:
 

  明明(化名)今年10岁,一直都很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最近几个月,明明妈妈发现他变得有些“奇怪”。
  “突然感觉像变成了两三岁一样,特别黏人,就不敢看到我离开,只要我出门一会儿就开始打电话找我,要是我没有及时接住电话或赶回家,就会开始发急、烦躁、大哭,说头痛、肚子疼,说妈妈会不会出事了,会不会回不来了。”明明的爸爸平时非常忙,所以明明自出生以来基本是妈妈一个人照顾带大。这两周,明明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而且是软硬不吃,说必须得跟着妈妈才行,这让妈妈非常苦恼。
  于是,妈妈带着明明跑了好几个医院做检查,结果心电图、脑电图、血液检查等等都无异常。在朋友的建议下,最后来到了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少科,经过对明明的评估和诊断,孩子这是患了分离性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障碍,但在成年人中也可能发生。它是指个体与依恋对象(如父母、主要照顾者等)分离或预期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的、持久的焦虑和恐惧。
  正常孩子与亲人分离时也会有焦虑情绪但很轻微,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有自限性。但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孩子和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烦躁、焦虑、担心的症状更甚,甚至会反复出现恶心、胃痛、头痛等不适。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极度害怕与依恋对象分离,如不愿上学、不愿独处、不愿去亲戚家等。
  担心依恋对象会遭遇不幸,如生病、受伤或死亡。
  分离时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
  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
  分离性焦虑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目的是以耐心和关爱的态度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担忧,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面对焦虑的信心;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那些导致焦虑的不合理思维模式,如过度灾难化的想法,引导他们用更现实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分离情境。
  作为父母,平时应注重培养孩子适当的独立性,避免过分依赖和过度依恋,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生活,鼓励社交活动。若发现孩子有分离性焦虑的情绪,应多加关爱和适当表扬鼓励,切忌打骂等应对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离性焦虑通常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有所缓解,但焦虑障碍是一个慢性发病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早期或更长时间,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学业和人际交往。因此,对于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当孩子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焦虑症状时,切不可讳疾忌医,应积极向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太康路院区地址:洛阳市太康东路505号 电话:0379-63215886
 白马寺院区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灵康巷1号 电话:15538595120
 投诉举报电话:0379-63215226 投诉举报邮箱:lywyjcs@163.com
   

版权所有: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豫ICP备10008693号-1

豫公网安备4103110200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