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老张担任某公司的部门主任,事业顺遂,家庭和谐美满。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习惯了每天下班后喝两杯,渐渐地,两杯变成了半瓶。
后来,妻子劝老张少喝点,开始限制他喝酒,但没过几天老张就发现自己总是浑身难受,出现手抖、心慌、烦躁不安等症状,而在喝酒后有所缓解,他认为这是酒在帮助自己消除精神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没法明着喝就想办法偷偷喝,以至于越喝越多,越喝越频繁,常常喝的“不省人事”耽误工作和生活,为此没少跟妻子吵架。
其实,老张的情况,并非简单的“爱喝酒”,而是患上了酒精依赖症,这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饮酒行为、停止饮酒后出现戒断症状,以及耐受性增加(需要喝更多的酒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酒精依赖的表现
- 有强烈的饮酒渴求,无法控制。
- 有固定的饮酒模式,定时饮酒。
- 饮酒高于一切活动,不顾事业、家庭和社交活动。
- 耐受性逐渐增加,饮酒量增多;但酒精依赖后期可能耐受性会下降,每次饮酒量减少,但饮酒频率可能增多。
- 反复出现戒断症状:当患者减少饮酒量或延长饮酒间隔期、血浆酒精浓度下降明显时,就会出现手、足和四肢震颤、出汗、恶心、呕吐等戒断症状。若及时饮酒,此戒断症状迅速消失。此现象常发生在早晨,称之为 “晨饮”症状。
- 戒断后复饮(如戒酒后重新饮酒),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再现原来的依赖状态。
如何预防酒精依赖?
- 提高对酒精危害的认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避免在压力大、情绪低落时借酒浇愁。
-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依赖症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患者在家自行戒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酒精戒断综合征,反而更容易反复,也更危险。建议不要自行硬抗,及时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帮助,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