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抑郁症是情绪低落,坠入深坑,那么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就像是在坐“过山车”,情绪忽高忽低,病程交替发作,即从躁狂高峰跌入抑郁低谷,并在之间波动。
重型——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三高两低”特点,位列重型精神疾病。
易误诊——
双相情感障碍的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的高峰期通常在青少年期,且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患者往往在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其中一种状态下就诊,很难在一次就诊中完整呈现两种发作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单相抑郁症的症状极为相似,都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难以区分。而其躁狂相的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近,如易激惹可能被误诊为焦虑症,精力旺盛、活动增多可能被误诊为多动症等。
其次,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可能并不典型,如有的患者在躁狂发作时仅表现为情绪轻度高涨和活动稍增多,容易被忽视或误判为正常的情绪波动或性格特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可能只关注到当前最突出的症状,而忽略或隐瞒了其他症状,或者无法准确描述症状的特点和发作规律。
因此,从临床上来说,双相情感障碍非常容易误诊或者漏诊。
治疗的“黄金期”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黄金时期是疾病的早期阶段。
在疾病刚被诊断出来的时候,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对还没有那么复杂和严重。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情绪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例如,初次出现抑郁或躁狂发作后,就尽快开始治疗,可以防止大脑神经功能因反复的情绪极端波动而遭受更严重的损害。
从患者的心理角度讲,这个时期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可能更高。因为刚开始经历情绪的剧烈波动,他们往往更能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正常,更愿意配合治疗。同时,还没有经历多次发作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工作学习能力严重受损等,所以在心理上没有太多消极应对的因素。
而且早期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阶段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减少自杀观念和行为。
此外,早期治疗还可以预防病情向更复杂的状态发展,如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在一年中有4次以上的情绪发作)。因为每一次情绪发作都可能会改变大脑的神经生理状态,使得后续治疗更加困难,所以抓住早期这个黄金时期进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