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 “精力充沛、思维奔逸”,时而 “情绪低落、行动力丧失” ,情绪状态如同“冰火两重天”的两种极端,这正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症写照。
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 “躁郁症”,是一种以情感发作呈现 “双相性” 为核心特征的精神障碍。它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情绪波动大”,虽说情绪波动是常态,但日常的情绪波动和双相障碍的情绪波动的区别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变化具有发作性、周期性和极端性三个特点。
躁狂发作时,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力充沛,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抑郁发作时,陷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交替发作的特性,患者往往在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其中一种状态下就诊,很难在一次就诊中完整呈现两种发作状态,这使得医生难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其次,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可能只关注到当前最突出的症状,而忽略或隐瞒了其他症状,或者无法准确描述症状的特点和发作规律,导致医生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 双相情感障碍的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的高峰期通常在青少年期,且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三高两低”特点,位列重型精神疾病。
症状与其他精神疾病相似: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单相抑郁症的症状极为相似,都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难以区分。而其躁狂相的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近,如易激惹可能被误诊为焦虑症,精力旺盛、活动增多可能被误诊为多动症等。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常与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这些共病的存在会使症状更加复杂,增加诊断难度。
症状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可能并不典型,如有的患者在躁狂发作时仅表现为情绪轻度高涨和活动稍增多,容易被忽视或误判为正常的情绪波动或性格特点。
治疗的“黄金期”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 “不治之症”,治疗的黄金时期是疾病的早期阶段。
早期症状可能相对还没有那么复杂和严重,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情绪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且,从患者的心理角度讲,这个时期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可能更高。因为刚开始经历情绪的剧烈波动,他们往往更能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正常,更愿意配合治疗。
如何应对情绪波动?
1、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在遇到事情时都会有情绪波动,这是完全正常的,属于自然反应。要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抑制或否认它们。尝试用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对待情绪,慢慢去理解,而不是把情绪波动视为异己。
2、深呼吸和冥想:
当出现情绪波动时,尝试开始一次深呼吸和冥想。通过深呼吸,让我们得到更加充分的氧气,在放松情绪的同时舒展紧张的肌肉,减轻焦虑和压力。冥想则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理清思绪。
3、转移注意力:
当感到情绪波动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听音乐、阅读等。这可以帮助你暂时脱离负面情绪,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
4、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另外适度的户外活动,使自己暴露在充分的阳光下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5、寻求支持:
在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感觉亲人朋友的心理支持仍不能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