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今年65岁,近半年来总是感到腹部不适,偶尔出现便秘。为此,家人多次陪同她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均无大碍。然而,刘阿姨始终坚信自己肠道有病,甚至认为自己患的是直肠癌,对医生的解释持怀疑态度。在刘阿姨的强烈要求下,家人陪着她又多次到其他医院检查诊治,结果还是无大碍。面对检查结果,刘阿姨不但没有放下心,反而觉得这是合起伙来瞒着她,因此更加焦虑、寝食不安,并逐渐开始失眠、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易怒易躁,让关心她身体的子女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睦生活。
难道刘阿姨是埋怨子女陪伴少、关心少而故意装病吗?当然不是,刘阿姨很可能是患上了“老年疑病症”。
什么是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也称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为患者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视,总是担心某些器官发生病变,会患上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实这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
简单地说,这些老人没病会怀疑有病,还会夸大病情反复就医。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强烈要求医生给予治疗,通过长期服药物,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人到老年,有些人在生活中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自信心降低,二是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因此,如果老人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社会活动少等特点,会更容易患上此种疾病。
如何应对老年疑病症?
1、加强自身修养:
老年人应该多了解科普知识,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要过分恐慌,而是要学会冷静分析。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建立对医生的信任:
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当医生诊断没有明显疾病时,要学会打消疑虑,不要盲目怀疑医生的诊断。
3、合理安排生活:
老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经常锻炼身体: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5、增强生活信心:
老年人应该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克服不良心理和悲观情绪。同时,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衰老过程,珍惜当下的生活。
老年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早期经历以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老年疑病症的防治,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合理安排生活、经常锻炼身体以及增强生活信心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老年疑病症。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