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反映,一到夏季,家里的老人就会经常睡不好,还总是不高兴,这是为啥?
这是因为,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昼夜节律的微妙变化与持续高温难免让人出现神情倦怠、烦躁、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食欲差等情况,继而引发情绪波动,出现心理困扰,而老年人由于身体和情绪调节能力差,情况更为明显。
调节睡眠可以这样做 调节睡眠的核心,一是“动起来”,二是“规律化”。夏季天气炎热,很多老年人身体活动减少,会降低大脑“想要休息”的需求,从而导致晚上不困、睡不着。因此,适量运动很重要,比如傍晚散步、在室内适度活动、和家人交谈等都是保持身心活力的好方式。
同时,保持作息规律也很重要。白天,老年人不要因为无聊就长时间躺在床上,尤其应避免边看电视边打盹。白天打盹过多,会影响夜间的正常睡眠。另外,老年人应顺应节气,别一味追求“每晚睡满几小时”,夏季的夜晚较短,睡眠时间稍有缩短是正常的,关键是睡得安稳、醒后精神好。
如何判断老年人有心理困扰?
很多老年人不习惯主动表达情绪,更倾向于“默默忍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识别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
兴趣:如果老年人以前喜欢下棋、养花,现在突然不想做任何事,这说明其可能存在心理困扰。
乐趣:即使是做以前感兴趣的事,也没有愉悦感,觉得生活没有乐趣,这也被称为乐趣丧失。
精力和体力:当情绪出问题时,老年人会出现精力不足、疲乏等情况,去医院就诊也不会发现明显异常。
躯体不适:家属应观察老年人是否存在无明显原因的身体不适,比如头疼、胃胀、胸闷等,这可能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
睡眠问题:长期失眠、易醒、入睡困难等,都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
这些变化常常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家属一旦察觉到异常,就应与老年人主动沟通,并耐心倾听其想法,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