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70多,自打退休后生活悠闲,平日里负责接送小孙子上下学,没事了也爱养花养草,骑车到处溜达转转。
都说张大爷天天乐呵呵的,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然而,最近一两年,张大爷“变了”。
子女们发现张大爷话变少了,也不爱出门了,整日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刷视频;常一起遛弯的老友们也都好长时间没见过张大爷,都以为他搬家了。
“我不想出去,没意思,有我没我不都一样?不看手机我能干啥?都不需要我了。”
张大爷的变化让子女们忧心不已,也意识到张大爷是有心事了,常常宽慰开导却收效不大。趁着周末,在好说歹说下,子女们带着张大爷来到了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
在询诊中,张大爷吐露了心声,自从小孙子住校不需要他接送后,他就突然感觉好像不再被需要,干什么都没意思,刷视频也完全是为了排解烦闷。
老年孤独,是一种常常被忽视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社交兴趣的减少、情感表达的受限以及沟通能力的减弱。这种现象不仅使老年人感到无趣又无助,严重时可合并焦虑、抑郁以及老年疑病症等其他心理疾患,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
老年孤独的危害
影响语言功能:
与人交流是大多数人的天性,患有孤独症的老年人缺少和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少言寡语很容易产生语言功能下降和倒退的现象,甚至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
影响神经功能:
老年人的心理会因为孤独感而产生极大的消极情绪,让老年人陷入空虚的环境中,这会产生无形压力,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会损害老年人的神经系统。
失去生活信心:
大部分患有孤独症的老年人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部分老年人活动不便,儿女也不能随时陪伴在身边,所以很多老年人都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从而生活在孤独的阴影中,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轻生倾向。
如何缓解老年孤独
1、多运动、多社交: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比如结伴散步,这样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鼓励老年孤独者参加社区老年活动或外出旅游,等社交场所,与同龄人多进行交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在扩展社交圈的同时开阔心胸,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
2、加强家庭陪伴:
子女可以调整工作安排,尽量多陪伴老年人。例如,每周固定时间共进晚餐,聆听心声,分享家庭的欢乐与困扰。此外,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日常的沟通,让老年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3、心态积极,学会放松:
老年人自身也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更好地应对孤独感。尽量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重拾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
老年孤独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关注和应对的问题。通过积极应对,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享受幸福、充实的晚年生活。同时,我们也要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孤独,享受美好的人生。